第(3/3)页 军工体系方面的发展,方向是最重要的,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,隔壁大白象目前军队配发的武器,别的种类不谈,光是步枪,就掺杂着毛熊,老美,高卢还有他们自己仿制的残次品。 连武器弹药都不通用。 所有人都把重心放到拼军工取胜的阶段时,一个学员竟然把思维放到了火力协同,战术应用方面。 这相当不容易了。 一个学员能把致胜因素从战场态势感知,到快速分析处理,再到正确战术应用有条理的缕清。 逻辑层层递进。 完美阐述战斗三要素,情报——分析——战术。 这就是人才啊。 今天侦察系指挥专业,赵国良准备的课程就是这些,全让一个学员给说完了。 赵国良深呼一口气,尽量让自己的心绪浮动没那么大,才再次开口道:“你叫陈默对吧?” “是,主任。” “我记得你们装甲旅目前正在配置新一代的坦克,按照你刚才所说的这些分析结果。” “如果我让你写一份,未来装甲主战的重点建设方向,你能不能写得出来?” 闻言,陈默笑了笑。 这个更简单了。 1999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,也是蓝军部队合成的初期阶段。 后世的合成单位建设理论,随便放到现在,就是各大军事院校研究的主攻方向。 因为他前世也是这一年读的军校,还跟他当时的导员关系混得挺好,临毕业送他一个计时器。 所以,陈默很清楚陆院还有陆指,目前研究的核心发展方向。 索性,他也不打算隐瞒。 陈默清了清嗓子道:“主任,这个重点建设方向我有一些思路,不知道对不对。” “你还有思路?”这下,赵国良更懵了。 特么的,到底谁才是教学的? “你说说看。” “是!” “未来装甲单位建设重点,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在装备对战场情报采集,信息传输互换,综合评估处理,计算共享和火力分配这几个方面。” 更多的合成化理念陈默没敢多说,因为就是说了眼下也达不到。 可就他说的这几个方面,依旧让赵国良双眼一亮。 他快速摘掉眼镜,起身道:“先上自习,不要乱走动,我很快回来。” 说完,赵主任麻溜的离开教室,瞅那腿脚利索的身影,哪像五十岁的人啊。 比在场很多侦察老兵速度都快。 眨眼的功夫,整个教室,就剩一脸懵逼的几十号学员。 有不少老兵,看看自己手里的书本,再看看还在那站着的陈默。 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了。 妈的,上自习,自习啥? 这书本刚写上名字,连导师都蹿了,自习个锤子啊。 坐在陈默跟前的谢勇更是眨了眨眼,有些奇怪道:“秀才,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,是从哪看的?” “哪本书的内容,我特么怎么瞅不见?” 第(3/3)页